总体来讲,2023年光伏产业还是会继续成长。
据悉,高景太阳能聚集了一批资深专家,项目下设珠海金湾50GW大尺寸单晶硅片、青海西宁50GW单晶硅。据悉,硅片企业在去年第三季度的存货规模就已经出现了大幅增长,隆基股份同比增长88%,中环股份同比增长83%。
由此,新进企业逐渐缩小了与头部企业的差距,来势汹汹,挑战王者地位。12月22日,硅片龙头企业隆基绿能盘中最低触及40.48元/股,创下今年5月以来新低。双方同意实际采购价格采取月度议价方式对于钙钛矿,隆基绿能表示,鉴于钙钛矿电池技术的尚未完全具备规模化的条件,目前商业化大规模应用尚不成熟,此外,公司在钙钛矿等多种电池技术路线上进行了前瞻性研究,目前尚未看到技术盲区。对于硅料价格下跌,隆基绿能表示,光伏行业的本质驱动因素是度电成本的不断降低。
近期硅料价格下降从行业来看,有利于刺激下游装机需求快速增加,推动行业健康发展,另一方面,若硅料价格向硅片端传递,公司可通过提升硅片的自用量,降低电池环节的成本,伴随行业下游需求的提升进一步推动组件端利润的提高。近日,隆基绿能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,公司目前硅片库存不到一周,处于较低的水平激烈竞争前所未有在强劲的发展势头之下,光伏制造所面临的竞争环境也日趋激烈。
光伏良好的产业链带动作用,也引得不少地方争相布局。12月5日,在公开征求意见11个月后,深圳市发布《关于大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若干措施》。行业应尽快回归以技术创新推动降本增效的主航道,企业深度参与关键技术攻坚,努力提升产品质量,加速构建光伏、储能并重的新型电力系统。江苏是全国光伏制造大省,集中了全国一半左右的重点光伏制造企业,涵盖从硅料、电池、组件到系统应用的全产业链。
与此同时,光伏产品出口再创辉煌,呈现量价齐升态势。这仅是各地布局光伏制造的一个缩影。
今年4月,江西上饶就提出,十四五末打造国家级光伏先进制造业集群,为全面建成世界光伏城奠定基础。而其配套产业还包括逆变器、胶膜、边框、支架、线缆、储能蓄电池,乃至生产设备、系统集成、后期运维检测等各环节,拥有庞大的产业链。今年前三季度,中国工业增加值3.9%,而光伏制造业增加值40%。这些国家和地区不仅支持本土企业制造,而且设法掣肘中国产业的发展,特别是美国、欧盟和印度。
在全球能源转型大趋势下,光伏产业正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。与此同时,越来越多的专精特新企业也开始涌现。要立足该省制造业规模优势、配套优势,支持重点产业链强链补链,巩固提升包括特高压设备、晶硅光伏等在内的产业链整体竞争力。提高高性能光伏硅材料供应能力,积极布局电子级高纯度试剂、光伏组件等配套项目,积极推进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,打造材料组件电场应用产业链。
王勃华介绍说,当前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已经创下历史新高。而在省级规划之外,不少地市也根据各地情况,积极发力。
在光伏装机目标等规划之外,产业制造配套项目也成为多地发展的重点。该规划提出,构建以合肥、滁州双极为引领,蚌埠、六安、芜湖、马鞍山、宣城、安庆、阜阳、淮南等地特色布局、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。
到2025年,形成10条以上综合实力国际一流的卓越产业链。王勃华介绍说,我国光伏行业专精特新企业逐年增长,截至今年11月,已有87家企业获得专精特新称号,主要分布在电池片、逆变器、光伏玻璃等领域。这一装机规模相当于2021年新增装机量的10倍。王勃华说,目前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将发展新能源制造上升到政府层面,而且有目标、有措施、有步骤。今年1至10月,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已经超过2021年全年。宁夏银川则提出,十四五期间,将聚焦光伏硅、蓝宝石、第三代半导体、石墨及石墨烯材料、储能电池及储能材料等重点领域,着力打造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,建成全国光伏材料新硅都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,竞争不仅来自国内,也来自国际。王勃华指出,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将是未来电力供应的主力军,2022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预计为85GW~100GW,全球光伏新增装机约为205GW~250GW。
这应该引起行业的密切关注,在技术创新层面更加努力。2022年1至10月份,光伏产品(硅片、电池片、组件)出口总额约440.3亿美元,同比增长90.3%,创历史新高。
欧洲对光伏的需求攀升,出口到欧洲市场的份额超过一半。从新增装机布局看,装机占比较高的区域为华北、华东和华中地区,分别占全国新增装机的30%、25%和19.1%。
在王勃华看来,竞争来自国内和国外。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曹仁贤直言,我国光伏行业还面临着诸多问题、痛点和挑战,阶段性的供需错配、部分供应链价格急剧震荡、光伏高比例接入带来的消纳难题、储能的强配、新能源用地、地方保护,以及严峻的国际形势和贸易壁垒,都是实现十四五光伏装机目标中需要克服与解决的现实问题。业内预计,到2030年,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需要达到1500GW~2000GW,且连续安装30年,才能对全球能源转型形成有效支撑,进而为实现全球碳中和奠定基础。地方争相打造产业链集群光伏产业主要包括光伏组件的制造、安装、调试、运营以及并网发电等过程。
从受制于人到全球领先,光伏产业已成为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的一张崭新名片。我国光伏行业得以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取得亮眼的发展成绩,并成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主力军,与持续的技术创新密不可分。
目前,中国已经形成了从硅料、硅锭/硅棒/硅片、电池片/组件、逆变器到光伏产品应用等全球最完整的全产业链。近日,据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(ISFH)最新认证报告显示,隆基绿能自主研发的硅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达26.81%,成为目前全球硅太阳能电池效率的最高纪录,不分技术路线。
江苏在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中就提出,提升优势产业链竞争力。河南省则在其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中提出,在新能源方面,完善光伏材料到电站的产业链条。
光伏组件出口量132.2GW,同比增长61%。南美市场中,巴西对光伏的需求旺盛。扩内需、促投资、稳增长,光伏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角色愈发突出。光伏应用市场迅猛发展。
安徽省则在其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(制造强省建设)规划之中提出,打造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光伏产业链集群。旺盛的市场需求驱动制造端强劲增长。
政策着眼于从资金、技术、管理服务等方面,对光伏项目建设进行全链条支持。出口到西班牙、德国、波兰的市场份额增长明显。
前三季度,全国光伏新增装机5260万千瓦,从新增装机类型看,集中式光伏电站、工商业分布式光伏、户用光伏占比分别为32.83%、35.63%、31.54%。浙江嵊泗明确,鼓励发展智能光伏产业,重点培育发展新一代高效太阳能电池组件、智能化光伏生产设备等光伏电站配套产业,提升配套部件供应能力,积极发展高效光伏材料、零部件与装备产业,提高光伏产品和装备本地配套率,持续降低光伏发电成本。